挑戰「23對染色體」
潘震澤
原載《明日報》「挑戰翻譯書」專欄
http://sci.nctu.edu.tw/index.php?now=room&page=room_show.php&now_page=2&article_id=136
人類基因組序列的草圖提前於今年六月宣布完成,成為世紀末的頭條科學新聞。關於人類基因的種種,也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話題。可惜的是國內一般的報導及評論,都嫌浮泛,抓不著癢處,還有謬誤多端的說法,更不足道。
國內外出版社為了搶搭這股熱潮,也陸續出版了不少以基因為主題的科普書籍。曾以寫作《紅色皇后》及《德性起源》出名的英國作家麥特瑞德利(Matt Ridley),早在去年就以遺傳、演化、分子生物、生理、生化,以及病理學的角度切入,為人類的23對染色體分別作傳,出了這本書。今年十月發行的平裝版,作者加入了新序,把基因組草圖完成的大事記上一筆。國內出版業「精神可嘉」,也及時趕出了中譯本,以饗國內讀者。很遺憾的,本書兩位譯者的學養,配不上作者,嚴重糟蹋了好書,不免讓人惋惜。
由於本書有兩位譯者,我各挑一章的誤譯,佐證我的說法;此外XY性染色體一章,未註明譯者,也一併提出。
第一章開頭作者引了十八世紀英國詩人波普(Alexander Pope, 1688-1744)的一段詩,大意是世上萬物生生不息,循環不已,譯文雖不中亦不遠。只不過將詩人的姓誤譯為「教宗」,讓人忍俊不住(p. 11)。
第一章第一段的第一句話:「最初只有文字」(p. 12),原文是: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這一章作者談的是生命的起源,因此用了聖經創世紀的比喻。以現成的翻譯是:「太初有道(字)」。接下來的一句是:"The word proselytised with its message, copy itself unceasingly and forever."也用了宗教的說法,說:「道的訊息傳遍整個海洋,永無止境地自我複製。」而原譯文:「海洋裡散佈著攜帶訊息的文字,它們永無止境地不斷自行拷貝。」就沒有表達出這層訊息。
同樣的講法,本章也一再出現,第18頁譯文:「最開始是文字,但文字本身還不是DNA。」原文:"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 The word was not DNA."改譯:「太初有字,但DNA不是那字。」第20頁譯文:「RNA正是那種文字。」原文:"RNA was the word."改譯:「RNA正是那字。」在此作者是用字母 (letter)、字 (word)、段落 (paragraph)、書(book)來比擬核酸 (nucleotide)、核糖核酸(RNA)、基因(gene)、基因組(genome)等觀念。像基因的編碼是三個核酸為一組,因此作者說:「基因碼由三個字母所形成的字組成(genetic code consists of three-letter words)」。凡此種種,譯文都沒有抓住精髓,加以分辨。
第12頁第二段有句譯文:「在地球的完整歷史當中,從生物學及地理學角度來看,我也出生在一個歷史里程碑之前五年,與之距離也只有兩百英里之遙。我所屬的物種的兩位成員,就在當時、當地發現了DNA的結構,並發現了宇宙中最偉大、最單純與最令人驚訝的秘密。」
原文:In all of the earth's history, biology and geography, I was born just five years after the moment, and just two hundred miles from the place where, two members of my own species discovered the structure of DNA and hence uncovered the greatest, simplest and most surprising secret in the universe.
改譯:「從整個地球的歷史、生物及地理來看,與我同屬人類的兩位成員,在我出生前五年,離我出生地三百二十公里遠之處,發現了DNA的結構,也就是宇宙間最偉大、最簡單,且最讓人驚訝的秘密。」
更清楚但稍微改寫的譯文(王道還先生提供):「DNA的結構是宇宙間最偉大、最簡單、最讓人驚訝的秘密。我有幸與這個秘密有三重關係:第一,就地球歷史而言,我出生在這個秘密揭露之後五年;第二,就地球地理而言,我的出生地與揭露這個秘密的地點,距離不過三百二十公里;第三,就地球生物圈而言,揭露秘密的,是兩個我的同類,我們都是『智人』。」
第14頁第一段有句譯文:「一隻雞的概念就寄託在一顆蛋裡頭,或者一顆櫟子實際上是接受了一顆櫟樹的計畫指示而生。」
原文:The "concept" of a chicken is implicit in an egg, or that an acorn was literally "informed" by the plan of an oak tree.
改譯:「形成一隻雞的原理都存在一只蛋裡,一顆橡實也等於擁有整株橡樹的資訊。」
第17頁第二段中:「這種萬用機器可以儲存一組可修正程式。當時還沒有任何人能夠了解遺傳的奧秘,包括杜林在內,雖然他或許比任何其他人更接近生命的奧秘。遺傳是一種經過儲存的可修正程式,代謝則是一種萬用機器。」
原文:it is a universal machine with a modifiable stored program. Nobody realises it at the time, least of all Turing, but he is probably closer to mystery of life than anybody else. Heredity is a modifiable stored program; metabolism is a universal machine.
改譯:「這是個通用的機器,具有可修正的儲存程式。當時沒有人想到這點,杜林自己更不用說了;但他可能比任何人都更接近生命的奧秘。因為遺傳就是一種可修正的儲存程式;代謝則是個通用的機器。」
第141頁:「Xq28——感謝基因之母——同性戀與女同性戀書店T恤拍賣會,於一九九○年代中期」
原文:Xq28——Thanks for the genes mom. T shirt sold in gay and lesbian bookstores in the mid-1990's
正確譯文:「Xq28——媽,謝謝妳的基因——九○年代中期,同性戀書店所售T恤上的文字」(按:Xq28代表X染色體長臂q上編號28的基因,認為與同性戀有關,但尚無定論。)
第143頁:「哺乳動物的Y染色體,就好像在戰場上交戰時被對手擊退一樣,合理的結果是,Y染色體逃走並躲起來,而且散落了一些已轉錄完成、但非必要的序列。」
原文:The mammalian Y chromosome is thus likely to be engaged in a battle in which it is outgunned by its opponent. A logical consequence is that Y should run away and hide, shedding any transcribed sequences that are not essential to its function.
改譯:「因此,哺乳類的Y染色體很可能參與了某場戰事,但寡不敵眾。合理的因應之道就是棄甲而逃,把任何非必要的表現序列給拋棄,然後躲起來。」
第144頁第二段起始:「在我們過去的某些時間點上」,原文:At some point in our past,應該是:「人類歷史上某個時候」。接下來:「造成這種轉換的原因,可能是如此一來就能在一開始懷胎時,便能為個別的性別開始進行訓練。」
原文:The probable reason for the switch was so that each sex could start training for its special role at conception.
改譯:「這種轉換的可能原因,是讓兩性早在受孕之初,就能為不同角色專長,展開訓練。」
接下來:「就以我們來說,性別決定基因使我們變為男性,沒有這段基因我們便是女性,同樣的,在鳥類則是以其他方式決定性別。」
原文:In our case, the sex-determining gene made us male and the lack of it left us female, whereas in birds it happened the other way around.
改譯:「以人來說,具有性別決定基因的成為男性,沒有的則是女性;鳥類卻正好相反。」(亦即:有性別決定基因的個體是雌性,沒有的才是雄性。)
該段最後一句:「如此它們便在這場X染色體和Y染色體的交易中,成為性別對抗基因。」原文:"They are known in the trade as sexually antagonist genes."正確的意思是:「行內人稱這些基因為性別對抗基因。」(按:"in the trade" 非指交易也)
第145頁最後一段,「進入變態期後,可以發現兩條染色體實際上已經對彼此不再感興趣,更不用說使整個物種都有著共同的目標了。或者更正確地說,散佈某一基因在X染色體上可能會有些好處,但這麼做實際上卻會傷害Y染色體。」
原文:Lurching into metaphor, one might begin to discern that the two chromosomes no longer have each other's interest at heart, let alone those of the species as a whole. Or, to put it more correctly, something can be good for the spread of a gene on the X chromosome that actually damages the Y chromosome or vice versa.
改譯:「打個比方,兩條染色體顯然已不再關心對方的利益,什麼整個人類的福祉就更不用說了。更確切的說法是:X染色體上某個基因的衍生可能帶來些好處,但實際卻會傷到Y染色體;反之亦然。」(按:本書作者好用隱喻[metaphor],可惜就算挑明了寫,譯者還是看不懂,徒呼奈何。)
接下來146-147兩頁更是錯誤連連,不忍卒讀。由於篇幅已然過長,只再挑第八章幾個明顯的誤譯。第164頁第二段:「跳蚤有更小的跳蚤可供捕食,而且還有更小的跳蚤會去咬它們,如此循環生生不息。」
原文:A flea hath smaller fleas that on him prey; and these have smaller fleas to bite 'em, and so proceed ad infinitum.
真正的意思是:「一隻跳蚤身上有比牠小的跳蚤寄食,小跳蚤身上再有更小的跳蚤寄食,以此類推,可達無窮。」
前段上下各有一句:「只是因為這樣對它自己的複製有利」及「使用別人的…進行複製時效果特別好」,原文是:"because it is good at getting itself duplicated" 及"seems to be especially good at using other people's..."其中的"good at"是「擅長」之意,居然都給譯錯了,讀者怎麼可能看得懂呢?
第166頁,「一九七○年代中期,可說是許多演化生物學家的黎明…」,原文是:"by the mid-1970's, it was dawning on many evolutionary biologists...",正確的意思是:「到了七○年代中期,許多演化生物學家已然想到…」。該段最後一句 :「反而是和基因使用個體及臨時團體作為它們暫時的交通工具有關。」原文是:"but was about competition between genes using individuals and occasionally societies as their temporary vehicles." 這是道金斯 (Richard Dawkins) 提出的「自私基因」假說,改譯:「而是與基因之間的競爭有關:基因利用個體、甚或社會當作暫時的載體,進行競爭。」這兩句的問題是對dawning和vehicle這兩個字的望文生義。
第八章開頭也引了道金斯「自私的基因」書中的一句話:「我們是活著的機器——被機器媒介盲目地加以程式化,以保存叫做基因的自私分子。」
原文:"We are survival machines-robot vehicles blindly programmed to preserve the selfish molecules known as genes."
改譯:「人只是延續生命的機器——像是由電腦程式所盲目控制的機器人載體,只為了保存稱為基因的這種自私分子而活。」
第167頁:「如果不是知識如此貧瘠、極端無用,我們就可以找到其他的解釋。」
原文:"The search for other explanation may prove, if not intellectually sterile, ultimately futile."
正確的譯文:「想要尋求他種解釋的努力,就算在知識的追求上不算全然的浪費,最終也是徒勞無功。」
至此我只不過比對了該書三個章節的頭幾頁而已,不要說作者的觀念,譯者未能傳達,就連基本的文字也錯誤連連。對於這樣一本重要且有趣的好書(紐約時報的年度好書),被譯成這樣的中文出版,我能說什麼呢?譯者的學養差太遠?編輯的看不出問題?推薦人的不負責任?出版社的急於搶鮮出版?
對於有心求知,但又無力自行取經的讀者,請自求多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